当大学语文遭遇大学英语
笔者⽇前看到了一条令人欣慰的新闻,那就是西南民族大学近⽇在理科的专升本试考中将大学语文作为必考內容之一。由于大学语文在国內很多⾼校都一再降低档次,由必修课降为辅修,最后降为选修,西南民大这个创举,是国內⾼校所没有过的。我个人认为,这个小小的改动说明了一点,那就是国中人的民族语言思想在逐渐觉悟,在英语证书満天飞,叽里咕噜四处“狂疯”的时候,西南民大做到了一个敢为天下先的局面,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好的端倪。
谁说大生学就必须要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这个规矩是谁定的?教育部一而再的不要求把学位证和英语挂钩,央中教科所也一再声明将大学语文作为大生学的重点基本要求。可是在市场经济下,英语已经脫离了学术和教育,已经成了体系,各种“辅导报”、“沙龙”充斥着国內的报业市场“星火”、“长喜”等图书丝毫不逊⾊于当年的“海淀”、“⻩冈”歪风。更有甚者,某些英语培训机构整⽇拉着所谓的“海⻳“在国全各地巡回吆喝,宣扬留学的好处,似乎恨不得把国中的生学全部往国外赶——我一直在疑心他们的居心何在?而事关语文的《咬文嚼字》、《读书》、《书屋》等刊物却在书店里变成了

舂⽩雪,就连广西师大社、三联出版的一些”大学基本人文读本”都成了束之⾼阁的郑卫之声,这难道还不能给我们警醒吗?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语言的民族,是不完整的民族”——马克思的这句话显然放在当下的国中有着极強的警醒意义。西南民大将语文列⼊了大生学的基本考察范围,显然这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民族⾼校对于民族精神的执着。汉语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语言,纵观世界各国,从法国到德国再到韩国,哪个家国不是把自己家国的语言奉为顶礼膜拜的⺟语?对待⺟语就应该如对待⺟亲一样虔诚恭敬,而不是去捡起另外一个民族的语言,把自己的⺟语扔在一边。
从教育部将英语考级予以改⾰再到北师大出现了“汉语考级”直至今天的西南民大将大学语文列⼊生学的必考內容。这一系列令人欣慰的事情无疑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美好的前景。大学是精神的家园,是思考的阵地,也是理

的天堂。大学语文VS大学英语,作为一名国中人,毫无疑问要选择大学语文。毕竟,假设我们不幸落⽔,你会大喊“help”而不喊“救命”么?
M.vvJ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