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中的等待
冬天了,女儿在学校不冷吗?
宿舍里没有电热毯、没有热炕头,夜里觉睡不冷吗?
教室里没有空调,有火炉吗?手脚、耳朵上会不会起冻疮?
…
带着一连串的问号,⺟亲朝十几里路的学校走去。
起风了,风那么冷,那么硬,一阵阵掠过⺟亲的脸颊,一阵阵掠过⺟亲的心头。风,驱赶着枯⻩的树叶,四处奔走,簌然有声。天上的星星,眼睛眨呀眨,一颗颗亮晶晶的,就像⽔洗过的一样清新。
那是中午吧,女儿打来电话,说是下来助学金了,因为学习成绩好,上进心強,有她的名字。女儿要⺟亲去学校取回那张表格,回来盖个章,再

回去。啊,女儿有个出息,那可真是天大的喜事,那可是⺟亲梦寐以求的心愿哪。做⽗⺟的,哪个不是养儿望儿成人,养女望女成人呢。真是可怜天下⽗⺟心哪。
⽗亲在外给人开车,⽇⽇奔波,不能回来。⺟亲⽩天拿不出时间,就只好晚上去学校了。虽说农闲,⺟亲还去了村头的一家外资企业打工,腌制泡菜,每天跟⽔和蔬菜打

道,还要加班加点,虽说累了点儿,但每天能有百元的收⼊呢。⺟亲打定主意,有了这笔钱,能办多大事情呢?除了供女儿上学,种地买化肥之外的花销,就都解决了。要是能多⼲些年,就能积攒下一笔钱,还要供女儿上大学呢。只要女儿有出息,就是再辛苦些也值啦。
这样想着,十几里路,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冬天⽇短,天说黑就黑,才五点多钟,天就黑了,公路上,来往的车辆川流不息,灯亮如柱,亮的刺眼。明明讲好六点钟下课,在学校大门口见面。可⺟亲偏要早来一会儿,她要好好看看女儿所在的学校,她要好好体味一下学校的氛围。真的呢,似梦似真仿佛又回到了当年。
是呀,当年,⺟亲为了家里的责任田,为了弟弟妹妹能有个好前途,主动辍学回家,帮助⽗⺟⼲活,过早地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舂去冬来,寒来暑往,一年四季的田间劳作,⺟亲非但没有失去女人应有的鲜润和风采,反而愈发显得壮实,显得神采奕奕。直到出嫁,来到夫家,为了还清陈欠,⺟亲带着孩子,更是拼了命地⼲。农忙时,碰上天旱,浇地,⺟亲看着管子,倒在荆棘丛里也照样

糊过去。农闲时节,夫

俩还做一些小买卖,贩菜、收粮、卖鱼卖虾,什么能挣到钱就⼲什么。短短几年,陈欠还清了,大瓦房拔地而起了,小⽇子过得舒舒服服。女儿从小学,一直上到⾼中,花钱眼见得一年比一年多。⺟亲并不懈怠,种地,打工,样样⼲的像模像样,村里人谁不朝她竖起大拇指!
啊,终于看到女儿的学校了。如今的学校,是何等地气派!站在大门外,远远望去,那一片⾼楼灯火通明之处,就是女儿潜心攻读的地方啊。那里,肯定有着宽敞明亮的教室,有着老师那诲人不倦的殷殷期盼,有着莘莘学子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目光。读完三年,女儿就会如愿考上大学,这里,可是女儿展翅⾼飞的地方啊。⺟亲这样想着,心里一热,眼泪竟然蓄満了眼眶,无声地滑过脸颊,悄然落下。⺟亲那一颗柔弱的女儿心,是如此地容易

动呢。或许,⺟亲会想到,要是自己再能回到当年、回到书声琅琅的课堂上,那该有多好呀!可惜,时光不再。
叮铃铃…随着一阵下课的清脆铃声,随着一个童稚的声音传出“下课时间到了,老师,您辛苦啦!”⺟亲终于望见孩子们的⾝影从教学楼里鱼贯而出,终于看见一个苗条的⾝影朝这边跑来。啊,那不是女儿吗?是我的女儿,女儿终于来了。⺟亲

了

寒风中的

⾝,拎紧了手中送给女儿的东西,朝女儿

了上去…
M.VvJ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