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cwebb1993文集 下章
樱花遍地,京洛难迁
 光离陆怪九城难,举兵骏河亦难迁。元义孤系源世弟,清州方圆尽狼烟。

 西氅北掉信长阻,东戈南挥大雁边。忆昔海道第一弓,星落命丧桶狭间。

 今川是个英雄,孤傲的英雄。

 织田是个小人,投机倒把的小人。

 读过很多关于桶狭间会战的书籍,有小说,有传记,也有一些其他形式的文学。这些资料大多把织田刻画成无所不能英雄,而今川也就自然而然成了英雄出道时的牺牲品——一个公家脸谱似的丑角。

 先不谈争议比较大的桶狭间之战,单就今川义元在会战之前的种种表现就⾜以说明一些问题。天文五年,今川家第八代家督氏辉离奇死亡,两位继承人三男义元和庶出的二男惠探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烈冲突。年仅十七岁的义元在这场争斗中显示出了超人的判断力与决断力。他于六月十⽇包围了惠探所在的花仓城,数⽇破城,惠探自刃。天文十五年,尾张的织田信秀与三河的松平广忠发生冲突,松平广忠向义元求助,义元欣然出兵,随后两军主力对峙于小⾖坂。义元亲率大军,大败织田,并生捕信秀之子信广。此战快速烈,可谓是正攻法的典型。

 义元在对外扩张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內政的重要。继位之后,他即向各地派遣检地奉行,开展了艰苦的检地工作,使领土基盘得到了強化。天文二十一年义元在⽗亲氏亲制定的基础上推出了在今后整个封建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今川假名目录及追加》,其中详细制定了家臣统制、家臣关系等一系列封建制度。据考其后德川幕府遵循百年的《家康百训》在制定中亦有部分是参照了此《今川假名目录》,⾜以说明义元的政治手腕。

 义元不仅武勇卓越,且能歌善赋,可称得上是一位儒将。他自幼⼊善得寺太原雪斋为师,精修佛法。同时喜好汉诗、和歌。据《续丛书类丛》载其“爱读宋景濂之富士诗”留下诗歌众多。如天文二年为仁和寺尊海而与雪斋三人的连句诗:花待舂宿梅——喜卜(尊海);友三话岁寒——九英(雪斋);扣⽔茶煎月——承芳(义元)。

 最后,再来谈谈桶狭间之战。永禄三年五月,义元出兵向京都进发,希望代替没落的⾜利家行使将军一职。他当时已是骏、远、三三国百万石的国主,后方的武田、北条已同盟;中西部几个有实力的大名,⽑利远在‮国中‬,长宗我部在四国岛,岛津家更在遥不可及的九州;今川家又是镰仓新罗八郞源义家一系的名门望族,拥护者众多。如无信长的出现,义元成为征夷大将军确是指⽇可待之事。

 真可谓既生义元,何生信长!

 桶狭间之战是战国以弱胜強的著名战役之一,因而大部分史书所记均把织田军数量记录极少,而今川军数量极多,以示其“以少胜多”《信长公记》记为今川军四万五千,织田军二千。《北条五代记》记为今川军二万五千,织田军六、七百。似以⽇本参谋本部编的《⽇本战史》中今川“兵员总计二万五千,号称四万”最为接近事实。以当时寄亲寄兵制,一个支城聚集四百到五百人,今川家全盛时期约三十个支城,加上直系军队和临时招募,二万五千人确实差不多。且实际上这二万五千人中只有两千到三千是领禄米的武士,其余二万三千多人都是刚刚放下锄头拿起扎的农民。五月十⽇先阵井伊直盛出发,义元的本队十二⽇从骏府出发,十三⽇到挂川,十四⽇到引马,十五⽇到吉田,十六⽇到冈崎,十七⽇到知应,十八⽇到踏挂,十九⽇先阵已攻下丸、鹫津。义元本队向大⾼进军,中午在桶狭间田乐小憩。就是这短短几个时辰的休息断送了义元的命。据《松平记》中描写“…午后二时,信长二千精锐自小径而来…直袭本阵铁炮打挂,百余人冲突而下…服部小平太云者,长突中义元,义元以刀断,伤小平太之膝…信长近臣⽑利新助,突袭义元,倒,口噬其指,新助第二太刀斩下义元首级,左指犹在义元口中…”当时大雨倾盆,掩盖了喊杀声,且当时义元真正本阵的亲兵只有一千余人,因此实际上成了今川义元以少抗多,不敌而亡。其实虽然措不及防,但以今川的能力,要突围应该不难,只要缓过一口气,其主力‮队部‬即可赶到。据江户著作《集览桶延间记》载义元“…出阵,踏挂具⾜…马乘,落马”;肥前平户城主松浦正信著《武功杂记》:“今川义元,⾜短而长,临济寺喝食致置”可见义元八成在突围中由于⾜短⾝长,战马受惊因而摔下马来,致服部、⽑利有机可乘。饶是如此,在义元生命的最后关头,他仍重创数人,口咬敌指,含恨而亡,其武勇不应遭到怀疑。

 桶狭间战役胜利的原因一般归纳有三点:一、‮报情‬准确。信长军在百里之外赶来,于连绵数里的军营中准确地袭击了义元的本队,在那个没有任何通讯工具,仅靠几个忍者来回报告的年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合理的截释是,今川军中有內奷!《松平记》中记载,除义元近习数人讨死外,另有佐佐枭人正、一宮左卫门等人失踪。也许就是这几个人,是归降了信长的內奷,通过某种方式准确地提供了今川军的动向。其次是那场及时的大雨。大雨不仅掩盖了马蹄声和喊杀声,使救援‮队部‬不能及时赶到,还使守军不能发,无法进行有效的还击。第三就是颇有争议的织田信长的野武士战法。当时⽇本的战争以正攻法为主,即两军在约定地点集结,然后据兵种、阵形,你攻我守,极有章法,要求将领有极⾼的统率能力。如十二世纪名将楠木正成以居⾼临下的“楠战法”享誉⽇本;甲斐名将武田信玄则以“风林火山”的机动战术著名。在战斗中,双方士卒都光明正大,背揷绘有家徽的战旗,大喊主君口号,奋勇当先。那时的战争是一种极为神圣的事。今川义元即是在这样一种传统战术策略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大将。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完全是按照当时战争的惯例进行的。如果把这场战役比作一盘围棋,那义元完全是按着定式在下,一板一眼,挑不出一点⽑病。而织田信长,众所周知,自小就放纵不羁,被人称作“⽩痴、疯子”作为大名的长子,这些传统的战术理论估计他是学过的,但据他的格,他是绝对不会放在心上的。这可能与织田家崛起短暂的历史也有关系。他不象今川义元,循规蹈矩,行事稳重,以维护今川家古老的荣誉为己任,而只是以与生俱来的直觉寻找战机。因此,在今川军到来之际,他尽率精锐,卸下战旗等累赘,以布包住马蹄,翻山越岭抄小路偷袭。虽艰苦而狼狈,但最终成功击毙今川义元。这样的行动,在以前的战争中绝无仅有。这  M.VvjXs.Cc
上章 cwebb1993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