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PK不过农民工?
针对刚毕业大生学与农民工的收⼊⽔平逐步趋近的说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近⽇表示:企业的工资不是以⾝份来论的,主要是以岗位来论,同一个岗位是同工同酬的。
一、现实:二者趋于同工同酬
据了解,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是611万,比去年增加了54万,再加上今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企业经营困难,所以大生学的就业难度比过去要更大。
尹蔚民说:“在这种情况下,大生学的就业价值取向也有一些变化,会寻求一些工资比较低的岗位,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企业的工资不是以⾝份来论的,主要是以岗位来论,同一个岗位是同工同酬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会出现大生学与农民工同工同酬。”
另有调查发现,目前,人力资源市场(求职者以农民工为主)与人才市场(求职者以大生学为主)求职者的月平均工资⽔平差异为200-300元,招聘单位给出的工资范围趋同。
二、观点:大生学优势明显
近来,一些将农民工与大生学相比较的话题如“大生学工资与农民工工资接近”、“大生学就业难于农民工”等等比较多。
其实这样简单地将农民工与大生学相比较,即使不能说是荒诞,也是失之于肤浅。所谓“大生学工资与农民工工资接近”的比较,是以二者的总体相比较,还是以具体某个地区、某个行业、某些工种岗位相比较呢?
假如按前者相比,目前农民工总体的工资收⼊究竟是什么⽔平,人们心里都清楚,恐怕无论如何也无法与大生学并论。
尽管我们希望农民工们的工资收⼊能有大幅度的提⾼,但在可以预见的一个时期內,农民工与大生学在工资收⼊方面的差距应该是长期存在的。
如果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进一步分析,接受过系统教育,掌握了一定基础知识的大生学们,不管是在当下的就业市场还是在未来的职业选择方面,都要比农民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大生学与农民工工资趋同并不是说知识无用,其实,大生学的起点还是比农民工要⾼。大生学接受了⾼等教育,其掌握的知识更全面,可塑

強,可能全面开花。
而农民工则可能在某一领域的技能特别突出,单纯就⾝份而言,两者创造的价值是没有可比

的,两者的工资待遇也是没有可比

的。
三、反省:大生学自己造成当前局面
针对“大生学就业难”问题,曾经有人将其产生的原因归结为“扩招政策”似乎是因为每年毕业的大生学过多,家国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才会有此一难。但是“扩招政策”并没错。一个家国能有更多的人享受⾼等教育,是民族的长远之计,是人才战略的应有內容,是科教兴国的基础。
问题是,我们的大生学自己怎么做的?不少生学读了几年大学,更多地学会了怎样应付试考、怎样写论文;对实用

的知识和技能,对如何在社会实践中拓展、竞争,生存的技巧反而知之不多。如此一来,一些生学的知识结构出现“短板”求职时不免⾼不成低不就,就业成了难题。
M.vVJxS.CC